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非洲獅 幼獅偎母撒嬌


達人語:

        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表示,非洲獅是群居動物,成員為雄獅和一群有血緣關係的母獅及小獅,小獅在幼年時接受母獅照顧,成年後,雄獅會被驅逐出群,母獅則留在群內。母獅的母性強烈,與小獅關係緊密,會時刻注意小獅的安全,特別是入侵的其他公獅及水牛,都能對小獅子展開致命性的攻擊。 
 
        非洲獅常見母子溫馨互動畫面,母獅會輕舔小獅的頸背,小獅也會跳到母獅的後背;然而一有危險,母獅會把小獅叼在口中或放在腹下,以免被其他動物攻擊。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╱陳威廷.圖╱英國《每日郵報》

非洲獅小檔案

學名:Panthera leo
分布:非洲
體型:體長 1.7 ~ 2.5 公尺,體重 150 ~ 250 公斤
特徵:體色為灰棕至暗棕色,公獅鬃毛為黃或黑色,母獅為淺棕至棕褐色
資料來源: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洪明仕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蘋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小白虎周歲 嗑生肉蛋糕




達人語:

        新竹縣六福村動物園管理組長賴清連說,六福村 7 年前引進一隻公白虎,讓牠與園內正常孟加拉虎自然相處交配,去年 11 月 25 日成功產下龍鳳胎白虎,是台灣首例,公虎取名「瑪希比」、母虎則叫「瑪希妮」,是孟加拉虎的變種,因基因突變,孟加拉虎原本橙黃色底、黑色條紋的毛色,變為白底黑紋,但不是白化症。

龍鳳胎慶生加菜

今天是小白虎龍鳳胎兄妹滿周歲生日,園方昨天特別邀請遊客替白虎兄妹慶生,營養師還調製了生肉蛋糕加菜,並首度安排兩虎在戶外區進食,小母虎因個性文靜害羞,被遊客嚇得躲到角落,小公虎不怕生,忙著大快朵頤,兩隻小白虎體重均超過 100 公斤,健康良好。
文.圖╱林師民

孟加拉虎 小檔案

◎學名:Panthera tigris tigris
◎特徵:毛色為橙黃色底、黑色條紋,變種的白虎則為白底黑紋
◎體型:成年虎長約 160 ~ 250 公分,體重約 170 ~ 250 公斤
◎分布:印度北部、緬甸、孟加拉等國家
   資料來源:六福村動物園    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蘋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小寶貝乖乖睡


英國
        照片中母海豹(圖左)輕撫幼子(圖右)的模樣溫馨感人!這是英國林肯郡的 Donna Nook 海豹繁殖區,每年秋季近千隻小海豹會在這誕生。近幾十年,英國灰海豹的數量大幅增加,從 1960 年的 200 隻,增加到近 2200多隻。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編譯╱施翩   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蘋果日報

小河馬黏媽媽 玩水好樂



達人語:

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洪明仕表示,河馬喜歡在水邊或水中活動,通常在夜間以各種草類為食。雄河馬與其領域內的雌河馬交配後,母河馬懷孕將近 8 個月後能產下一隻小河馬,母河馬負責小河馬的照顧及保護。

護寶寶親情無敵

母性堅強的母河馬相當稱職,努力保護小河馬,免於獅子、鬣狗以及其他公河馬的攻擊。小河馬在 6 至 8 個月大後斷奶,而且在 5 歲前會繼續跟著媽媽。圖為德國柏林動物園內出生 9 天的小河馬,性別不詳,還沒有被取名字。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╱施春美.圖╱法新社

河馬小檔案

◎學名:Hippopotamus amphibius
◎體型:體長 3.75 ~ 4.6 公尺 體重 3 ~ 4.5 公噸
◎特徵:皮膚銅棕色,頭大嘴大,門牙及犬齒發達,尾巴短而平門牙及犬齒發達
◎分布:非洲中、南部的河川及湖泊
資料來源: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洪明仕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蘋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白鹿扭臀 叫同伴快逃


達人語:

        高雄壽山動物園主任張博宇表示,白鹿是群居性動物,通常雌性及幼仔成群生活,成年雄性則獨居生活。大多於清晨或黃昏出來活動覓食。白鹿生性活潑大膽,善於跳躍,遇危險時可輕易跳越 2 公尺高的障礙物,並閃動臀部的白毛以警告同伴逃命。   

        張博宇說,僅雄鹿有角,每年 4 月脫角換新,6 歲成年以後,角會呈特殊的扁平掌狀,長度可達 63.5 至 90 公分。經由人工的馴養培育可生產出純白、純黑,甚至藍色等多種毛色,壽命約 15 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╱徐毓莉.圖╱英國《電訊報》

白鹿小檔案

學名:Dama dama
體型:體長 130 ~ 175 公分,尾長 15 ~ 20 公分,肩高 80 ~ 105 公分,體重 40 ~ 100 公斤。
特徵:通常於 5 月長出赤褐色「夏毛」,背及體側有白斑,10 月換暗灰棕色的「冬毛」
分布:南歐地中海沿岸、部分中東地區  

    資料來源:張博宇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蘋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異色瓢蟲 吃蟲除害


達人語:

        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館長吳怡欣表示,異色瓢蟲的外型具有多重變異,有黃色、橙色、紅色和黑色等等,也有不同斑點數,從 0 到 22 個斑點都有,因而被稱為異色瓢蟲。    

        吳怡欣表示,異色瓢蟲除了有鮮豔外型很吸睛以外,因為牠以害蟲蚜蟲和介殼蟲為食,因此有花農特地向園藝商購買異色瓢蟲,將牠放到花園中,避免養殖的花卉遭害蟲破壞,因此異色瓢蟲停留在玫瑰花上很正常,與保護色並無直接關聯。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╱楊惠琪    圖╱英國《電訊報》

異色瓢蟲 小檔案

  ◎學名:Harmonia axyridis
  ◎分布:日本、韓國、俄羅斯、台灣
  ◎體型:約 0.8 公分
  ◎特徵:以蚜蟲和介殼蟲為食,可用來防治害蟲    

     資料來源:吳怡欣   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蘋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牛羚渡河 逃猛鱷

馬臉牛角
一躍而下

渡河壯觀


達人語:

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洪明仕表示,黑尾牛羚看起來像是牛、羊、馬的綜合體,臉像馬、角像牛、體型卻像羚羊(右圖),但卻是獨立物種,外型有趣,屬群居動物,會逐水草而居。每年在雨季與旱季期間,大批黑尾牛羚會在肯亞及坦尚尼亞之間,從北到南大規模遷徙。

群體推擠恐致命

        在遷徙的過程中會經過馬拉河,因而出現集體過河(上圖)的情景,這可降低個體被水中尼羅鱷攻擊的機會。    

        黑尾牛羚渡河時,可能會遇到河水暴漲而溺斃,遭尼羅鱷攻擊或因群體推擠而死亡,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,往往成為攝影家偏愛取景的畫面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╱楊惠琪.圖╱英國《每日郵報》

黑尾牛羚小檔案

學名:Connochaetes taurinus
體型:體長 1.5 ~ 2.4 公尺
特徵:體色以銀灰為主,頸到肩部有黑色長鬃毛,尾巴為黑色
分布:非洲東部及南部
資料來源: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    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蘋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

北極海鸚夫妻打鬧



達人語:
        基隆市野鳥學會前理事長陳儒東表示,北極海鸚以群體型態在懸崖或島嶼上繁殖,喙在繁殖季節時會較大及鮮紅,但過後就會變得較小,顏色較深,並會在石縫間或泥土中築巢。  

        北極海鸚的夫妻關係一般而言是長期的,雌鳥只會生一顆蛋,牠們會用雙翼將蛋抱在腹部羽毛脫落形成孵卵斑中,由雙親一同孵化及餵養雛鳥,雛鳥通常於夜間出生。雛鳥出生後首 幾年都會在海上生活,到5歲才會回到其繁殖地。北極海鸚在覓食時都是單獨行動,只有在繁殖時才會群聚。

        圖中北極海鸚可能是因繁殖、夫妻進行打鬧,或是在爭地盤時發生爭執。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╱蔡惠如.圖╱英國《電訊報》

北極海鸚小檔案
◎學名:Fratercula arctica
◎體型:體長約 32 公分
         重約 380 克
◎特徵:上身呈黑色
         下身則呈白色或褐灰色
◎分布:北歐至法國北部、愛爾蘭、冰島、格陵蘭及加拿大南
         至緬因州的海岸
   資料來源:陳儒東
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蘋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大水薙輕功水上漂


達人語:
        澎湖縣野鳥學會前理事長林長興表示,大水薙(音同替)和信天翁一樣,因為身體比較重,無法像其他鳥類一振翅就起飛,所以要起飛前,需在水面上或陸地上助跑,並仰賴風力才飛得起來,就像飛機起飛前須在跑道上逆風衝刺一般。      

        林長興還說,大水薙等海鳥都分布在海域,為方便划水,腳蹼是全蹼構造。澎湖馬公市菜園里海濱一隻大水薙起飛前,展開雙翅在水面上擺動雙腳踩水助跑,激起點點水花,看起來就像施展輕功水上漂。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╱許逸民.圖╱薛皆音提供 


大水薙小檔案
◎學名:Calonectris leucomelas
◎形態:身長約49公分,嘴端具鉤,鼻呈管狀 ,翼尖長,短尾  
         ,腳具蹼。
◎生態:常貼近海面飛行或潛入水中覓食,以魚 、烏賊為食。
◎分布:其為過境鳥,台灣外海全年都可能看到
   資料來源:澎湖縣野鳥學會
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頻果日報 《愛地球》 專欄

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

鸕鶿日光浴 排排站



達人語:

        嘉義縣野鳥學會前理事長謝士達說,鸕鶿(音同「盧慈」)以魚類為主食,45秒內的潛水深度可達3公尺,但牠缺少水鳥的尾脂線,羽毛無法防水,入水飽餐一頓後,就得上枝頭做日光浴,把羽毛曬乾。

鳥友爭相觀賞

        每年來台過冬的鸕鶿,屬不普遍冬候鳥,近來成群出現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,吸引鳥友欣賞。上百隻鸕鶿昨停歇在鰲鼓濕地一處木麻黃樹林,站滿樹頭享受暖陽、自在地整理黑色羽毛,枝頭黑壓壓一片乍看有如鸕鶿林,偶爾幾隻迎風飛翔,盤迴一番又回到枝頭。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.圖╱李宗祐

鸕鶿小檔案

◎學名:Phalacrocorax carbo
◎俗名:魚鷹、烏鬼
◎體型:全長 82 公分,體型碩大似番鴨
◎特徵:嘴先端鉤狀,嘴基內側黃色,眼周圍有白色裸露皮膚,眼綠色
◎棲地:活動在海岸河口、沼澤、湖泊等水域
◎生態:群棲性,善長潛水捕魚,潛水時翅膀及腳可同時划動增加速度
   資料來源:嘉義縣野鳥學會   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頻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縱紋腹小鴞 悠然舞動


達人語:

        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表示,縱紋腹小鴞(音同消)出生約40天即可獨立飛翔、捕食昆蟲、青蛙、小型鳥類等,但牠們個性兇猛、領域性強,經常是獨立行動。牠們攻擊獵物的武器則是爪子與喙。 
 
       縱紋腹小鴞不像一般貓頭鷹晝伏夜出,牠們黑夜、白天都會外出獵食。縱紋腹小鴞在旁邊沒有天敵、沒有其他同伴競爭地盤情況下,偶會放輕鬆舞動翅膀,好像愉快地跳舞著。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╱許佳惠.圖╱英國《每日郵報》

縱紋腹小鴞 小檔案

◎學名:Athene noctua
◎體型:體長 25 公分、體重約 120 ~ 170 公克
◎特徵:體色為棕色縱紋夾雜白色斑紋
◎分布:北非及歐亞大陸
   資料來源:洪明仕            
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頻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大白鯊張大口 狠吞海狗

達人語:

        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說,食人鮫又稱大白鯊,喜好以南非海狗等哺乳動物為食物,尤其是小南非海狗剛學會游泳,常在離岸不遠處學習,更容易遭到食人鮫攻擊。
而食人鮫攻擊的方式,就如照片中,通常先潛入海底,當南非海狗在海面游過時,再快速向上衝咬,有時食人鮫的整個身體會衝出水面,牠也是唯一會躍出水面的鯊魚。
食人鮫吞食南非海狗的過程或許讓人覺得不忍,但食人鮫有助於淘汰南非海狗族群中的弱者,促進其演化。 
 
        而且南非海狗的數量相當多,反而是食人鮫的生存不斷受到人類威脅,目前數量已急驟減少中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╱許敏溶.圖╱英國《每日郵報》

食人鮫 小檔案

◎學名:Carcharodon carcharias
◎分布:全球溫帶至熱帶海域
◎特徵:身體壯碩,上部灰黑色,下部白色,尾鰭呈新月型,牙齒呈三角形
◎體型:體長一般為 4~5 公尺,體重約 680~1100 公斤
   資料來源: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

南非海狗 小檔案

◎學名:Arctocephalus pusillus pusillus
◎分布:非洲南部及澳洲東南部海岸附近
◎特徵:體色呈棕黃或棕黑色,頭部寬大
◎體型:體長 1.8 ~ 2.3 公尺,體重 120 ~ 300 公斤 ,雄性體型大於雌性
   資料來源:新竹市立動物園長洪明仕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錄自  頻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
大紅鶴


達人語:

       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保育部副主任李建安表示,全世界紅鶴品種計有5種,都被列為保育鳥類,以大紅鶴族群最多。大紅鶴羽毛顏色變異大,從白色帶粉紅、紅色都有。

        大紅鶴是群體動物,須整群生活才有安全感,若單獨幾隻被圈養在動物園,常無法正常繁殖,所以有些動物園會飼養許多隻大紅鶴,飼養隻數少的動物園,就會在園區內設置許多鏡子,紅鶴透過鏡子反射,感覺到同伴群聚,便能安心築巢繁殖。圖為在布拉格 Troja 動物園內拍攝到的大紅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╱戴安瑋.圖╱法新社    

大紅鶴 小檔案

◎學名:Phoenicopterus ruber
◎體型:長120公分,雄鳥體型較大
◎特徵:羽毛顏色變異大,色澤有紅色到淡紅色
◎分布:大西洋、中南美洲、西印度群島
   資料來源: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錄自  頻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 

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