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人語:
嘉義縣野鳥學會前理事長謝士達說,鸕鶿(音同「盧慈」)以魚類為主食,45秒內的潛水深度可達3公尺,但牠缺少水鳥的尾脂線,羽毛無法防水,入水飽餐一頓後,就得上枝頭做日光浴,把羽毛曬乾。
鳥友爭相觀賞
每年來台過冬的鸕鶿,屬不普遍冬候鳥,近來成群出現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,吸引鳥友欣賞。上百隻鸕鶿昨停歇在鰲鼓濕地一處木麻黃樹林,站滿樹頭享受暖陽、自在地整理黑色羽毛,枝頭黑壓壓一片乍看有如鸕鶿林,偶爾幾隻迎風飛翔,盤迴一番又回到枝頭。
文.圖╱李宗祐
鸕鶿小檔案
◎學名:Phalacrocorax carbo
◎俗名:魚鷹、烏鬼
◎體型:全長 82 公分,體型碩大似番鴨
◎特徵:嘴先端鉤狀,嘴基內側黃色,眼周圍有白色裸露皮膚,眼綠色
◎棲地:活動在海岸河口、沼澤、湖泊等水域
◎生態:群棲性,善長潛水捕魚,潛水時翅膀及腳可同時划動增加速度
資料來源:嘉義縣野鳥學會
摘錄自 頻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◎俗名:魚鷹、烏鬼
◎體型:全長 82 公分,體型碩大似番鴨
◎特徵:嘴先端鉤狀,嘴基內側黃色,眼周圍有白色裸露皮膚,眼綠色
◎棲地:活動在海岸河口、沼澤、湖泊等水域
◎生態:群棲性,善長潛水捕魚,潛水時翅膀及腳可同時划動增加速度
資料來源:嘉義縣野鳥學會
摘錄自 頻果日報《愛地球》專欄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